人力资源管理[按工商管理类招生]
Q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Q2:核心课程:
劳动经济学、工作分析、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组织行为学Ⅰ、劳动法、人员素质测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
专家谈专业:
Q3:研究对象:
本专业创办于1983年,是西北首家设置的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也是石油类院校唯一的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级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与重点研究基地。本专业采用工商管理大类招生模式,结合石油产业特色,教学科研并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能力强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Q4需要学生具备的特质:
本专业依托石油,立足西北,辐射全国,基于新文科改革背景,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奉献精神和创新视野;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数字经济人才需求,胜任各类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Q5:培养特色:
凸显石油特色,宽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油气行业需求为导向设计培养方案,开发石油类课程、教材及案例;强化大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优势,紧扣“工管结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强调结果导向,贯彻OBE理念搭建实训平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建成集“心理测评+情境模拟+虚拟仿真+学科竞赛+创业实践”于一体的“五位一体化”综合实训平台。强化校企合作,深度融入社会。建成省内首家人才测评中心,为企业提供测评、招聘、咨询服务,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多位教师担任国家政协委员、省人大咨询专家、省决咨委委员,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纳并产生重要影响。
Q6:就业去向:
毕业生毕业之后,20-30%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70-80%的学生主要就职于各级政府行政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专家简介:
罗静,管理学博士,三级教授,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省部级科学研究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本。1994年至1997年担任联合国援华项目副主任。曾于2001——2004年担任国家级贫困县副县长,深入基层扶贫。先后获得多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担任中国高教学会理事、中国石油高教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高教学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吸引我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吸引我之处莫过于其应用性与实践性。通过对该专业课程:工作分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法等的学习,我具备了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培养了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提高了知识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我明白学习绝不仅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且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协助的活动。作为人资人我们更应当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017级本科生娄静嘉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管理人才的引进,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呈现稳步发展态势,未来人力资源的行业竞争会更加突出。加之目前的人力资源行业在中国仍旧属于朝阳行业,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可替代性,即纵然科技如何发展,20年内机器仍然无法替代HR在公司中的作用。我校的人力资源专业起步早,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中实践与理论并重。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融合了学校特有的石油文化,使普通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招聘培训等课程更加立体、更加有力量,用铁人精神锻造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师与学生。在不断传道受业解惑中,人力专业一届届学生在国内外各个地方将优秀人力文化传承,我也将成为其中一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017级本科生牛佼佼
我校是国内最早一批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教学与科研单位,迄今为止,已向社会培养输出千名以上专业人才。在校期间,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老师的教导都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我积累了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培养了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ERP模拟实践课程让我们在享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乐趣的同时,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让我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课程让我对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栽培,我也非常荣幸能够加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家庭!
——2014级本科生(2018级研究生)谢雅鸿
人力总资源管理最突出最吸引我的都是它的能动性,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是唯一能起到创造作用的资源。无论是从授课方式还是科目规划,都让我觉得无比生动。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初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维护。我们在学校主要学习的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包括课程实训与毕业实习。我们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可在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我喜欢和人打交道,因此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目前已签到中铁一局二公司综合管理办公室。在此十分感谢专业老师的爱护和栽培,最后祝愿我们的专业越办越好,母校越来越辉煌。
——2017级本科生任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吸引我之处莫过于其应用性与实践性。通过对该专业课程:工作分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法等的学习,我具备了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培养了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提高了知识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我明白学习绝不仅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且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协助的活动。作为人资人我们更应当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017级本科生娄静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