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

2021-06-10

专业名称:新闻学

专业导读:人文学院方亭副教授

推荐新闻学专业的N个理由

西安石油大学新闻系2004年建系,现有专业教师10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6人。学科发展形成了新媒体与文化传播特色方向,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新闻系专业带头人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有四位教师入选教育部媒体与高校互聘“双千计划”,逐渐形成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教学科研团队。为了提升学生业务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建有总面积300平方米的视频编辑、音频编辑、摄影和融合媒体编辑等4个专业实验室。新闻系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陕西)有限公司、陕西数字基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华商网、西安市教育电视台、西部网、浙江海门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设立实习基地,学生获得各类大学生竞赛奖项。

Q1: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使命感,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理论,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协作、创新意识,并具有现代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熟悉中国国情,有较强的新闻敏感,熟练掌握新闻生产技巧,熟悉媒体内容生产流程,能够适应社会最新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新闻传播人才。

Q2:核心课程: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实务、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新闻编辑、网络新闻传播

Q3:研究对象:

1、学科基础以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实务课程为支撑;

专业设置主要围绕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影视理论、媒介理论等为主线,重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

以新闻采访与写作实务、新闻摄影、电视摄像与编辑、报纸编辑、新闻评论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重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社会学、舆论学、文化产业学、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等人文综合素质课程作为补充,重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新闻学专业与信息传播密不可分

围绕如何采集信息、制作信息、展示信息,如何优化传播路径,和如何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展开。

信息采集和制作所需要的录音录像设备、照相设备,计算机设备和图片、音视频编辑设备,以及报刊、广播电视、PC端互联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等软硬件特征与操作是基础;人与人沟通、人与社会互动的习惯、模型、影响因素等构成信息效果达成的深层次探索贯穿始终。

Q4:学习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的特质:

1、广博

新闻无学,学习新闻学专业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在新文科的背景下,

不仅涉猎哲学社会科学诸如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学科知识,还应当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

2、专精

新闻素养,学习新闻专业可以具备一些特质。对新闻理想的追逐,对新闻理论的把握,对新闻技术实践的了解,对新闻伦理的思考都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所必备的专业素养。

3、融合

新闻学融合重在两个方面:

其一,媒介融合。当下信息时代的发展,已日趋进入媒介融合的时代,新闻专业的学生需要既懂得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流程,同时更熟知新媒体运营的内容设置与传播分发。

其二,技术融合。新文科的背景新闻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正在有机融合,数据新闻、H5新闻、数据抓取、舆情分析都是新闻传播与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

因此,新闻学专业培养的是既广博又专精,既洞悉全球视野、又具备家国情怀的,知人文、懂技术的T型复合人才。

Q5:培养特色:

1、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引,借助理工科院校的技术力量,通过院系合作,打通专业壁垒,培养既通晓新闻传播理论知识,掌握新闻业务技能,又熟练掌握数字传播技能的新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2、依托能源行业院校传统的行业优势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传媒理念,为新闻传播机构和石油石化行业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传播特色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3、依托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地域优势,以“新媒体与大众文化传播”为专业特色,培育熟悉新媒体理论与实务知识,了解媒介文化传播的理论与规律,能够充分支撑区域经济文化建设、跨文化传播、熟悉新媒体运营、文旅融合发展、广告品牌策划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Q6:就业去向:

新闻系学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各类新闻媒体和石油石化企业。从第一届毕业生起,每年向中国石油公司、中国石化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输送各类企业内部办报、电视摄像编辑、企业内网建设以及文秘方面等的人才多人。有多名学生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陕西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以及其他省市新闻媒体供职。

专家简介:

方亭,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石油大学新闻学专业负责人。

方亭,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计划,陕西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专家库成员。现为西安石油大学新闻系主任,先后讲授各类专业课程10余门,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文化产业。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权威转载1篇,CSSCI期刊13篇,北京大学核心期刊14篇,有两篇论文分别收录到《边缘话语系统》丛书与《中国青年亚文化年度报告》(2017)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项,主持厅局级项目三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高校优秀人文成果奖三等奖,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次,省部级三等奖1次。出版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一部。

■新闻学专业最吸引我的——

在融合创新的大时代,一个学科的开放性越强,越是被其他学科需要,越能成就其自身的主体性和核心价值。在技术飞速发展、媒介不断融合、传播生态急剧变化的境况下,新闻学专业就需要更加开放。而西安石油大学新闻学专业正是在石油文化熏陶的大背景下,强基固本、重构知识体系,同时加大与地方政府、大众媒体、石油企业共建,推进跨学科整体共建、跨学科课程群共建、跨学科培养方式共建,为各级政府、新闻单位、行业媒体、石油企业、乃至自媒体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让西安石油大学新闻学子在媒体、企业、政府和宣传思想文化等领域越来越受到青睐。作为母校新闻学专业培养的受益者,希望新闻学专业更加开放,培养更多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多拥有广阔视野、一专多能、既有理论又懂实践的新闻学子,让他们在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在火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展现新闻学子更大作为。

——2013届新闻学本科毕业生史智峰(现为中国石油报驻陕记者,中国石油集团共享运营有限公司宣传主管)

从新闻专业毕业后,我从普通编辑一路成长为主编,既承担了议题设置、内容运营和媒介管理等分内之事,也参与了视频编导、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等工作。见证公司从一家垂直blog成长为头部科技媒体和内容服务商。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接踵而来的新工作,离不开新闻专业和大学导师对我的磨砺与塑造——文字驾驭、逻辑思辨、信息过滤和快速学习。

更重要的是,这份专业给我预装了一套「操作系统」,让我以「媒介」和「内容」的独特视角去看待我所身处的数字媒介行业乃至消费社会的变迁。内容产业日异月殊,传媒行业「代际差异」的分辨率已然从过去的十年变成了两三年。但我时常回想起麦克卢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媒介即讯息」的振聋发聩。无论媒介容器如何改变,受众行为喜好如何变迁,形式依然在改变着叙事、改变着内容本身。

总有人说新闻无学。我想说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

——2012届本科生何宗丞(科技媒体爱范儿任职主编)

J.Pulitzer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新闻学就是一门这样的学科,虽不能像建筑专业的一砖一瓦那样可得可见,然而,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会无意识的被纷繁杂乱的信息裹挟着,极易成为导致社会舆论“雪崩”的“小雪花”。而记者的存在就是在这样的信息海洋中,为大众劈开一道笔直的道路,路的尽头就是真理所在的方向。在西安石油大学学习新闻学的这四年,你能在积累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能学习摄影摄像、网站搭建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技巧。同时,这个专业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阔,你可以成为一名追逐真相的记者,也能成为一名把控内容传播的运营,或是成为一名时下流行的自媒体人,传播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袁艺娇,新闻学专业2018届毕业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在新华社伦敦分社任实习记者,现就职于网易传媒要闻部编辑)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包容、多样的应用型学科,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也都立志做一位“杂家”,学习新闻学会使我们掌握包含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等等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再者,新闻传播活动的出现和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了相互传递信息的需求,人们通过信息的交流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信息交流越来越社会化,由此新闻事业就诞生了。在信息全球化流动加速、信息社会日趋成熟的21世纪,新闻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系统的了解社会现状和行业动态,而学习新闻学专业的我们也将处在信息浪潮的中心,承担着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传播责任与使命。

——胡敏,新闻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品牌营销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

2020年以385分的考研成绩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回顾这四年的实践历程,每一个选择最后都被印证是值得的,我在国内知名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的自媒体历程对我综合素质的提升很有帮助。我利用课堂上所学的视频剪辑、特效、解说的知识,结合自媒体的特点做出属于我自己风格的片子。最终,我的视频终于从无人问津到播放量逐渐升高,迄今为止,我的频道总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800万,在2018年b站举办的“校园up主大征集”活动中,“-Funtime””还获得了影视区第一的成绩。在这之后,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转型创办了主攻“欧美音乐盘点”的音乐娱评类账号“老阿西”,成为国内少有的欧美音乐解说博主,迄今为止,我们的抖音粉丝总数已经突破了120万,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微博等各大平台播放总数突破了1.8亿次,成为索尼合作首选的几个音乐博主。

如果给学弟学妹提一个建议,我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新闻实操能力,或是写新闻评论、或者学习图片处理、视频剪辑,或是开创自己的新闻采访小栏目,总之一定不要让自己在闲暇时间大多时候用在了追剧、逛街等等会让时间流逝更快的娱乐活动中。所以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将自己的优势和新闻实践结合起来,这对你未来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王江霖,新闻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B站知名音乐解说UP主)